跳到主要內容

寫給葡萄酒品飲者的生物動力法35問 - 讀後感

生物動力法葡萄酒一直都帶著神秘色彩
不管是對品酒人愛酒人還是釀酒人
似乎永遠都有一些是怎麼樣的找不出或是理解上的盲點

而這本書就是針對寫品飲人最常見的疑問做解答

譯者劉永智跟中文序林裕森老師兩位都是華人葡萄酒圈內的大師級人物
近年葡萄酒圈的風潮轉向減少人為干預,回歸風土的自然酒,有機酒或是更嚴格的生物動力法自然酒

那所謂嚴格到底差在哪,他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
這本書以歷史,釀酒,種植,品飲等等的四個面向先做介紹再以問題的方式衍伸
淺顯易懂,也清楚點出那些常常解釋不清楚的原因

1924 Rudolf Steiner 提出生物動力法的中心思想
就是平衡,之於能量,之於生長,之於限制
而這些起源哲學
有趣的是,在講求這些的平衡的內容裡

我看到很多像中醫相對於西醫的概念
比如慣行農法像西醫一樣看到症狀
植物生病了就噴藥去掉病原
而生物動力法的觀念是
植物生病了,是不平衡導致的
所要做的是去導致調整不平衡的原因
而不是症狀治療

這本書當然也提到為什麼支持慣行農法的人
不願意去實行
除了成本,商業規模(這關乎產量)
但其實在實際運作上這兩項其實並不會有太大差別
最大的徵結在恐懼
因為慣行農法是依據科學理論所產生產區去管理葡萄園
而生物動力法以在葡萄園建立起正常健康的生態圈去達到平衡
依照生物動力法的日曆實行
包括其著名的500,501配方
用牛角裝著牛糞跟石英做成的配方噴灑去改善土壤跟作物的健康
而這在科學上是沒有論証

其實以在澳洲釀酒的經驗來說
大部分葡萄園的管理者可以的話他們很願意往有機的方式
但難處都在
這樣規模化的情形下
其實很難完全直接改變
因為要轉換成這樣的方式
要看到成效也不是一兩年的事
而葡萄園一年一穫
中間的日子要怎麼過活
這是工業化商業化的後遺症

近幾年如果是初始設立酒莊或是新的葡萄園
都可以看到對生態永續的觀念
或許他們沒有認証(其實認証的費用很高)
但都有往這個方向前進

關於這個面向,書中有提到"理性農法"這個詞
作者也提到,其實"理性農業"跟慣行農法相去不遠
他擔心這變成大公司用來行銷宣傳營造形象
但卻沒有實際對環境有助益
(聽起來跟大公司號稱環保或是捐助金錢改善環境的狀況蠻像)
他樂見大家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
但他擔憂被扭曲成提升品牌形象工具

這本書讓我感到最有趣卻也是最諷刺的是
其實Rudolf Steiner並不喝葡萄酒,因為他認為喝酒這件事強化"自我"
而使人失去天人一體的感知能力
但他本人卻葡萄種植面提出很多實際運行上的建議
希望藉由這樣的能量讓其變成有益的食物飲品
而現今的狀況下
反倒是葡萄酒讓生物動力農法有機被大眾熟知
成為農業一大趨勢

葡萄酒真的是農作物裡非常特別的一個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你會看到愛酒人去拜訪酒莊
想了解怎麼種,怎麼釀,怎樣的歷史文化造就了這個酒莊
但你不會因為喜歡馬鈴著紅蘿蔔去拜訪農場對吧
(或許有但沒有像酒莊這麼風行)

在學校學釀酒的時候
其實會教到這個農法
而且也會去拜訪看實際上是如何運行的
大部分的教授都是開放
特別是家族裡就有葡萄園的
只是沒有理論去解釋為什麼這樣會有效
但實際上是絕對可行

而想去看這本書也是因為
想看看自己對生物動力法的了解有沒有盲點
看完後的確了解地更清楚
也更了解怎麼去回答當別人問起相關的問題

相當推薦這本書給愛酒人
絕對值得一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波特酒?天堂的另一種樣子- - - - - - Graham's port 葛拉漢酒廠 at 台灣酒研學苑

波特酒是我從認識葡萄酒後就一直非常喜歡的加烈葡萄酒,很多朋友不喜歡太甜的味道,但PORT迷人的就是那個甜度與酸度加上陳年後氧化香氣的複雜,本身當甜點就是個極品了,搭對甜點就是一個要上天堂的狀態了。

Cap management -punch down 還是pump over 葡萄發酵萃取-哪個好

今天被朋友問了一段從French Wine Scholar 課本上截下來的文句 說近年來勃根地因為全球暖化而葡萄更熟果皮色素量高 使得他們從Punch down (Pigeage)轉換成pump over的方式處理 Cap management 朋友說這完全與他的想法相反  對我也是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沒有理由去說這樣轉換是比較不強烈了  瞬間覺得釀酒白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