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舊世界的交界(下)- - - - - -南非葡萄酒--台灣酒研學苑


來自Paarl產區的shiraz,黑莓果香帶草本辛香料為主體,但酒體架構上稍嫌鬆散,讓尾韻消散速度加劇,使得本來很吸引人的果香入口後不如預期。

Shiraz在南非是種植面積僅次於CS的紅葡萄品種,一般來說的風格就如同這支一樣綜合北隆河的細緻香氣及澳洲的甜美果香,這支在香氣上的確有呈現,可惜口感留了缺憾。





而這支來自Tulbagh的shiraz則是當日我最喜歡的紅酒,但其實一開始並不期待他的表現,跟醒酒時間有關係,一開始香氣以紅莓果為主調,加上胡椒草本系香味,帶些微紫羅蘭香氣,入口酒體平衡不錯,但層次單調,一直到30分鐘後,奶油及烤吐司浮現後,疊出果香及酸度的層次,尾韻表現也進而延長,一直到課程的最後都還有變化,花香的表現也增強,很讓人驚喜的一支酒。


接著喝到的是Merlot,如果之前提到的,南非酒的品飲經驗實在太少,Merlot當然是第一次喝到,而這支的酸度出乎我意料的高,在AA課程介紹裡有提到,南非的Merlot,相對於法國單寧來得較高,酒體也較飽滿。而來自Constantia海拔200公尺的她,2006年的酒,在酒色上以呈ruby,酒緣微微的tawny,但不會猜她已經有10年了,一開始的香氣上,酒精感稍高,接著是紅李紅莓果豐沛果香有少許的草藥及動物皮毛味,入口後的果味加上木質香氣,尾韻果香為主,只是酸度比預期來得高,木頭碗認為仍未到適飲期,與現場同學及老師討論也是這麼想,只是沒想到她有這麼長的陳年潛力,很好奇再等個3~5年,會變成什麼樣子,有機會一定要參加南非相關的品酒會,太多東西可以討論了。



最後的紅酒則是在南非有最大種植面積的CS,佔了12%的種植面積,在南非這麼多的品種下有著十分之一的分量是很驚人的,接下來的兩支是都是單一CS釀成,分別來自Stellenbosh及Robertson產區,前者還是未過濾版本,一開始撲鼻而來便是烏梅香氣,黑莓、黑李,辛香料則是有丁香氣息,入口後酒體當稱平衡,但單寧較粗糙,尾韻則是有中藥氣息作收。另一個來自Robertson是Estate的CS,香氣有明顯的黑莓果醬及筆芯香氣,如果是盲飲幾乎就可以確定CS,加上辛香料,入口後也有烏梅主導的果味,整體口感及單寧都蠻平衡,但層次變化上就少了些。


       


而談到CS絕對少不了經典的bordeaux blend,在南非有Cape blend是與pinotage混釀的,而這款bordeaux blend在尾韻的表現悠長,酸度及單寧搭配得很好,烏梅汁調性,層次豐富,從入口的果香酸度,到入喉後的辛香料圓潤口感加上細緻尾韻,除了單寧不那麼柔和,但在整體呈現很和諧,很值得細細品嘗的酒。



最後最後,就是以甜酒收尾啦,木頭碗雖然稱不上是螞蟻控,但是木頭碗覺得在忙碌完或是品酒結束後,用甜酒來收尾很有療癒感!!

而平常我們最常接觸到的甜酒似手以波特酒、Tokaj或是甜德白為主流,而還沒接觸到這堂課程前,不知道原來在18,19世紀,Constania產區的甜酒可是風靡歐洲皇室的。(註:在1819世紀,香檳也是以較甜的類別為主流)

而今天喝到的兩款都是貴腐酒,左邊是Sellenbosh以Chenin blanc釀成的,右邊則是Paarl以多種葡萄混釀,兩者都是遲摘貴腐酒,但在細緻程度上有極大差別,同樣以柑橘蜂密花香為主軸風味,左邊的酒體平衡不錯,酸度及甜度上均衡都蠻好,但尾韻稍短,酸度也較粗糙,右邊的除了前面提到的風味,還多了熱帶水果香氣,核果乾及茉莉花,尾韻長且帶茶香,酒體平衡,層次細緻多變,口中的風味有花香果香及些許氧化氣息,喝下一口可以反覆感受中間的細微變化,而且不貴,icheers有賣,上完課的隔天我馬上就買了,真的很值得收下來。這支酒也替這次的課做了完美的結束!!


        

這堂課收穫很多,但文章內木頭碗沒特別提到產區的部分,是因為產區的介紹綜合了很多氣候、地理、及歷史因素,是很全面的講解,非常推薦葡萄酒同好來上這堂課,特別是像木頭碗一樣對南非很不熟的同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Cap management -punch down 還是pump over 葡萄發酵萃取-哪個好

今天被朋友問了一段從French Wine Scholar 課本上截下來的文句 說近年來勃根地因為全球暖化而葡萄更熟果皮色素量高 使得他們從Punch down (Pigeage)轉換成pump over的方式處理 Cap management 朋友說這完全與他的想法相反  對我也是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沒有理由去說這樣轉換是比較不強烈了  瞬間覺得釀酒白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