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舊世界的交界(上)- - - - - -南非葡萄酒--台灣酒研學苑

對於南非酒的認識真的是很少很少,僅有二次機會喝到chenin blanc跟pinotage,都真的只是輕輕瞥見一眼,很少有機會完整了解,這次酒研開了課,喬好了班表立刻報名,而且這次還是由AA莊才勳老師主講,AA在葡萄酒界的名氣就不用說了,身為葡萄酒講談社主筆,很多人都上過他的課,只是很少人知道,他其實是南非人,他的葡萄酒啟蒙也是在南非開始的。


上酒研的課有一個好處,特別是國家或是特定產區,他們都會跟外交部駐台辦事處合作,常常有很多相關資料可以參考,其實我覺得很重要,因為每個地區的特色包括飲食文化等等都會對產區的葡萄酒發展有相對的影響,多多認識是很棒的學習。


這次品飲的酒款相當完整,各個類型都有。南非是很特別的地方,常常在歸類新舊世界時會對他有些疑問,AA有指出,新舊世界的定義上其實是以有沒有被殖民來區分(說起來,日本是不是算舊世界呢?),但又因著南非的釀酒風格深深受著法國波爾多風格的影響(是因為17世紀在法國的異教徒被迫到南非生活,也這樣把法國風格深植南非),在二十多年前,南非就有一直著新舊世界風格混合的調性,有趣的是,這十幾年隨著酒評的興起,新舊世界的酒紛紛向中間靠攏,南非反倒成了先驅。

但很可惜的是,台灣的市場,其實有進南非酒而且還是台灣第八大進口國,只是集中在幾個品牌,但是在市場不紅的狀況下,普遍大家喝到的都不多。這其實非常可惜。在台灣,世界各產區的酒幾乎都有人代理,所以大家可以接觸到的機會很多,只是市場導向使得南非酒不常出現在大家的酒櫃裡。


這張是南非酒產區地圖,整堂課都需要他啊!!其實地圖上就可以顯示出南非酒產區的特色,在印度洋與大西洋間加上南非地形多丘陵等等因素,構成主要產區的部分。AA上課中都會加入很多他在南非的生活經驗談,從生活去了解一個國家的人文風情 ,更能體會其對葡萄酒的影響;他也說,從日常生活的飲食去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士民情是最貼近的。


這次總共品飲了16支酒款,從12點半開始到晚上7點多,中間兩次休息約一小時,體力大考驗啊!!不過這個產區真的很不熟,所以其實有蠻多可以討論的,像前面提到的風格及產區特色都是值得探索的。比較讓我驚訝的是其實南非在釀酒的規範上是蠻有制度的,也很注重生態保護(但想想也不該驚訝,釀酒歷史可是從17世紀就開始的)。另外,人工很便宜,所以幾乎是採用人工採收的。

可想而知,這些酒款裡一定跑不了南非經典品種Chenin blanc跟Pinotage。這一白一紅都有走出自己的樣子,但過程倒是有些不同,Chenin blanc是由於在19世紀,受到葡萄酒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根芽瘤蟲害(Phylloxera),不意外的跟歐洲一樣,葡萄園幾近全滅,解決方法也如同歐洲一樣引進新的砧木進而大規模重新栽種,也造成重量不重質的情況,這也是導致南非酒莊無法像其他產區一樣在有經典代表性的名莊。Chenin blanc不易染病,也因此有大面積的種植,所以南非有很多Chenin blanc老藤,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註:Chenin blanc是法國羅亞爾河的著名品種)
左邊的是87%Chenin blanc加上13%Viognier,酸度明亮,熱帶水果氣息,入口在尾韻留著一些苦味,中等酒體很好的開胃酒,但溫度對這款酒影響甚大,稍稍回溫酒體便很快失衡。

右邊則是Chenin blanc老藤,果味清新,但酒體有重量,過桶又不肥厚清新的柑橘搭配百香果、桃子的熱帶水果香甜氣息,過桶後的酒體,平衡極佳,是木頭碗這天白酒類裡的最愛,層次與尾韻表現得也很好。


Pinotage是南非特有品種,是由南非教授Abraham Perold將Pinot Noir和Cinsalt混種而出的。不過為什麼沒事要去弄這個混血兒呢?這不是巧合,是因為Pinot Noir在南非種植的時候,熟成不甚順利,所以就想著用這樣的方式讓葡萄擁有Pinot Noir的特性又能保有產量,簡單來說就是混血兒就是魚也要熊掌也要。

那又為什麼Pinot Noir在南非熟成不易呢?其實也不是只有在南非,是Pinot Noir本身公主病,生長要天時地利,生長條件本來就很挑剔,就是個嬌貴的品種來著,不過,如果不是這樣Pinot Noir也不會蔚為風潮了。

回到Pinotage,其實在1950-60年代,曾經有酒莊釀出精彩並獲得國際大獎,但80年代後,由於Pinotage常常會有指甲油(木頭碗覺得是橡膠味),也使得釀造Pinotage酒莊變少。

到1991年,釀酒師Beyers  Truter才將Pinotage釀出新風貌,得到IWSC的最佳紅酒獎,慢慢地Pinotage成了南非代表品種,不過他在南非的種植面積並非最大,是第三大。

這支酒酸度明亮適中,而且沒過我過往對南非酒的印象,就是前面提到的橡膠味,反而是像軟糖,糖果般的甜美,單寧順口尚不到細緻,會讓人想薄酒萊新酒的香氣,不過比起來,層次上較薄酒萊多些,十分討喜的酒。



而這支走的就比較是老式風格,香氣上深色水果加上香料氣息,帶點丁香,結構穩實,單寧圓潤,平衡尾韻都不錯,但實話說沒有特別誘惑我的地方,不過約15分鐘後,香氣層次變多,或許品飲時間拉長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待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Cap management -punch down 還是pump over 葡萄發酵萃取-哪個好

今天被朋友問了一段從French Wine Scholar 課本上截下來的文句 說近年來勃根地因為全球暖化而葡萄更熟果皮色素量高 使得他們從Punch down (Pigeage)轉換成pump over的方式處理 Cap management 朋友說這完全與他的想法相反  對我也是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沒有理由去說這樣轉換是比較不強烈了  瞬間覺得釀酒白學了